全球最大比特币上市公司遭诉!投资者指其夸大收益淡化风险
一、59亿巨亏引爆集体诉讼:会计规则切换成导火索
2025年4月,Strategy公司(前身为MicroStrategy)因采用新会计准则(ASU 2023-08),在财报中突曝59亿美元未实现亏损,股价单日暴跌8.67%。这场风波的根源在于新旧会计规则的本质差异:
- 旧规则(成本减值法):比特币上涨时,利润表“风平浪静”;仅当币价跌破成本价时才需角落备注减值,不影响账面盈利。
- 新规则(公允价值法):比特币价格波动直接冲击利润表,单季度波动12%即引爆59亿浮亏。
对普通投资者而言,这如同揭开魔术布——Strategy过去数年用旧规则隐藏的比特币持仓风险,因规则强制切换彻底暴露。
二、诉讼直击三大隐瞒行为:为何投资者认定欺诈?
纽约律所Pomerantz发起的集体诉讼,指控Strategy系统性夸大收益、淡化风险:
- 致命杠杆未警示:
比特币持仓占净资产比例超500%(意味着币价波动20%即可吞噬公司全部净值),但财报从未明确提示这一“定时炸弹”。 - 会计变更倒计时隐匿:
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(FASB)早在2023年预告新规,但Strategy在2025年3月的电话会议中仍宣称“比特币头寸无实质风险”,仅隔一月却认亏59亿。 - 高息融资的现金流危机:
公司发行年息8%-10%的优先股(如STRK、STRF)筹资买币,年利息支出高达3-5亿美元,却未警示“若比特币滞涨,利息可能压垮公司”。
这让我联想到“安然式”操作:当企业刻意将风险信息碎片化埋入数百页财报附注,普通投资者根本无力识别系统性风险。
三、散户如何零成本维权?7月15日成关键期限
集体诉讼并非机构投资者的专利。只要满足两项条件,小白投资者也能索赔:
- 交易时段:在2024年4月30日至2025年4月4日期间买入Strategy股票。
- 行动时限:在7月15日前向律所提交持股凭证(券商交易记录截图即可)。
维权三步实操指南:
① 立即冻结证据:登录券商账户下载完整交易记录(含时间、股数、价格)。
② 损失速算:对比买入价与当前股价(约237美元,较高点跌68%)。
③ 委托律所:通过集体诉讼通道提交材料——胜诉才付律师费,败诉无成本。
注意陷阱:近期涌现的“维权导师”可能二次收割,正规律所绝不会要求预付手续费。
四、商业模式异化:科技公司or比特币杠杆赌具?
Strategy已偏离企业分析软件的主业,蜕变为“比特币高杠杆资管平台”:
- 主业持续萎缩:2025年Q1软件收入仅1.11亿美元,创十年新低。
- 生存依赖融资飞轮:发行优先股→筹钱买币→推高股价→再发新股,循环加杠杆。
- 高管自购优先股的信号:CEO等内部人士以85美元/股抢购STRK优先股,普通股投资者权益被持续稀释。
这种模式的阿喀琉斯之踵:一旦比特币进入熊市,股价下跌将阻断融资通道,年息10%的优先股利息可能直接引发债务危机。
五、会计争议背后:加密资产计量规则亟待重建
Strategy事件暴露了加密货币会计规则的致命缺陷。现行美国通用会计准则(GAAP)将比特币归类为“无限寿命无形资产”,导致:
- 价格上涨时,收益可计入利润(放大业绩波动性);
- 价格下跌时,损失藏进报表角落(弱化风险可视性)。
监管改革方向:欧盟已要求企业单独披露加密货币公允价值变动表,美国证监会(SEC)近期或强制上市公司在财报首页增设“加密资产风险敞口摘要栏”。
独家数据透视:
Strategy当前持有59.7万枚比特币(占流通总量2.84%),持仓规模是前100大上市公司(除自身外)总和的2.3倍。若比特币价格跌破其平均成本线(70,982美元),59亿亏损恐只是连环爆雷的序幕。
当“会计魔术”失效,所有依赖叙事泡沫的加密资产都将迎来价值重估——投资账户里的每一美元,都需要重新审视底层资产的真实风险。
免责声明: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,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
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,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qc1039.com/wgzx/32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