矿企大撤退?DMG连续三月抛售比特币,341枚持仓创历史新低
一、矿场主的抉择:关矿机还是卖币?
德州矿场主陈哲盯着仪表盘发愁——6月用电成本跳涨至0.138美元/千瓦时,而每TH/s日收益仅0.049美元,老款蚂蚁S19矿机开机即亏钱。同样困境中的DMG Blockchain,选择了一条更激进的路:连续三个月抛售比特币。从1月持仓峰值431枚,到6月仅剩341枚,三个月减持超100枚BTC。这种“断腕式”操作背后,是矿企在行业寒冬中的求生样本。
二、三重绞杀:矿企抛售的底层逻辑
1. 债务刀锋:不卖币就违约
4月抛售107枚BTC的直接导火索是偿还Sygnum银行贷款。当比特币价格持续在6万美元震荡(较年初高点跌22%),而挖矿收益因减半缩水60%,现金流缺口只能用持仓填补。
2. 算力内卷:1.75 EH/s的代价
DMG的算力在2025年Q1创下1.75 EH/s新高,但代价沉重:
-
全网算力飙至921 EH/s,挖矿难度突破123T历史峰值;
-
新矿机(如比特大陆S21+)能耗比达16.5J/TH,旧设备维护成本占比超40%。
3. 政策围城:税务与限电夹击
加拿大税局新规要求矿企按季度申报加密资产损益,提前减持可规避通胀税;德州“4CP计划”则对高峰用电矿场限电,直接导致6月产量环比再降26%。
三、撤退潮真相:全行业的生存公式
DMG并非孤例。15家上市矿企3月集体抛售超40%比特币产出,创2024年10月以来最高清算率。行业正在用同一套公式求生:
抛售BTC持仓 = 维持运营 + 支付债务 + 战略转型
典型案例:
-
CleanSpark:公开承认卖币支付运营费,为AI算力中心囤积美元稳定币;
-
Riot Platforms:将德州矿机迁往阿联酋,利用0.035美元低价电对冲风险。
四、暗藏生机:撤退中的战略伏笔
在抛售潮的表象下,DMG正悄然布局两枚活棋:
-
液冷算力池:与加拿大原住民部落Malahat Nation共建30兆瓦AI数据中心,PUE值压至1.1以下,承接机构级区块链计算订单;
-
丰水期反攻:9月北美水电价格将回落至0.04美元/千瓦时,封存矿机可重启挖矿,预估单月产量可回升至35枚BTC。
行业观察家李锐观点:“这看似大撤退,实则是重装集结。当旧矿机淘汰完成,能源套利+算力租赁的新模式,可能让矿企利润率反弹至40%以上。”
五、生存法则:矿企洗牌期的三条铁律
-
能源套利>信仰囤币
中东0.035美元电价对比北美0.12美元,价差决定生死线。
-
算力证券化>硬抗波动
MicroStrategy发债囤币模式已验证:股价5年涨40倍,轻资产运营更抗风险。
-
混合挖矿>单一路径
比特大陆为AI公司训练模型,嘉楠科技矿机兼作供暖设备——硬件闲置率为零才是终极目标。
给矿工的现实忠告:当全网算力增速(77%)持续碾压币价涨幅(22%),优化效率已不是选择题,而是生死符。
免责声明: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,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
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,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qc1039.com/wgzx/30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