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BTF银行暴赚184%?2025稳定币立法背后的6.8万亿阳谋
“银行躺着赚184%,钱从哪来?答案是——你我存进银行的6.8万亿美元存款!” 这话听着像天方夜谭?但BitMEX创始人Arthur Hayes最新分析揭了底:美国正用《Genius法案》给“大而不倒”(TBTF)银行开绿灯,把稳定币变成美债的“提款机”。今天咱就扒一扒,这波操作怎么让华尔街暴赚,又埋了哪些雷!
一、美债窟窿多大?36万亿债务逼出“金融魔术”
先看一组扎心数据:
-
美国国债堆到36.4万亿美元,光2025年就有7万亿到期要还;
-
传统买家集体撤退——中国持仓降到7600亿美元,日本狂抛30%长债;
-
长债实际价值五年暴跌71%,30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(短期4.2% vs 长期5.1%),市场根本不想接盘。
问题来了:钱从哪凑?
答案藏在银行金库里:TBTF银行(摩根大通、高盛等8家)的活期存款高达6.8万亿美元,利率仅0.07%,几乎零成本。财政部一拍大腿:把这笔钱“变”成稳定币,不就能买国债了?
二、阳谋三步走:存款变美债,银行赚麻了
第一步:立法垄断,踢走竞争对手
《Genius法案》明面说“规范稳定币”,实际暗藏杀招:
-
❌ 禁止科技公司独立发币:Meta、苹果想入场?必须和银行合作;
-
❌ 禁止支付利息:Circle这类金融科技公司吸储优势归零;
-
✅ 只给TBTF银行开特权:SLR豁免政策允许银行用稳定币存款无限制买国债,无需资本金。
第二步:存款搬家,银行成本归零
用户为啥把存款换成摩根大通的JPMD稳定币?
-
24小时秒转账,传统存款只能工作日操作;
-
消费返现诱惑,变相“发糖”引流。
对银行呢?省下200亿合规成本!区块链透明化后,AI自动审核交易,直接裁掉整个合规部。
第三步:无风险套利,躺吃4%利差
银行拿到稳定币存款后,转手买入93天内的短期美债:
-
存款成本≈0%,国债收益≈4%;
-
按6.8万亿算,年套利超2700亿美元。
Hayes直接算账:TBTF银行市值仅2.1万亿,这波操作可能推高股价184%!
三、谁是大冤种?中小银行和储户买单
阳谋的代价,全甩给了弱势群体:
-
中小银行遭“抽血”:
美银证券警告:稳定币可能吸走6.6万亿存款。社区银行靠存款给小企业放贷,钱跑了,实体经济直接“断粮”。
-
储户承担挤兑风险:
2023年硅谷银行倒闭时,USDC一度暴跌到0.87美元。若美债崩盘,稳定币赎回潮会引发连锁踩踏。
-
金融科技公司被釜底抽薪:
Circle市值虽涨,但50%净利息得分给Coinbase,且永远抢不过TBTF银行的政府担保优势。
四、全球反击战:中欧香港的破局点
美国想独吞蛋糕?没门!
-
中国香港:用《稳定币条例》开放锚定人民币稳定币,京东、渣打已入局沙盒测试。跨境支付手续费归零,直戳美元体系痛点!
-
欧盟:MiCA法案掐死美元稳定币——非欧元币种日交易上限2亿欧元。
-
终极武器:130国研发央行数字货币(CBDC),用国家信用对抗私人稳定币。
五、普通人怎么办?三条硬核策略
-
别被“稳定”忽悠:
稳定币本质是美债衍生品。若美国财政崩了,USDT可能秒变数字废纸。
-
抓住支付红利:
亚马逊、沃尔玛推稳定币支付,跨境手续费从5%砍到0.1%,海淘党赶紧薅!
-
对冲选比特币:
Hayes预言:这波流动性核弹或推比特币冲100万美元。逻辑很简单——当法币信用塌房,2100万枚固定供应的BTC就是诺亚方舟。
个人观点:阳谋的致命悖论
要我说,美国这招看似高明,实则玩火:
-
短期:确实能解燃眉之急,尤其收割阿根廷(60%交易用USDT)、土耳其等通胀国家;
-
长期:用稳定币救国债,等于把美元信用绑在火药桶上!一旦美债收益率失控,全球散户的恐慌性赎回会让TBTF银行自己炸穿。
更讽刺的是,当香港便利店用数字人民币结算深圳货款,当沙特石油用人民币定价,美元霸权正被自己培养的“救世主”反噬。暴赚184%?银行赢的只是账面,输的可能是整个体系。
免责声明: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,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
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,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qc1039.com/wgzx/30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