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AI币黑马:Infinity Ground(AIN)暴涨逻辑
“一个不懂代码的咖啡馆老板,用3句话做了个链上会员积分系统——这样的场景正在Infinity Ground上演,而它的代币AIN凭什么7天暴涨108%?” 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,聊聊这场暴涨背后的硬逻辑。
一、技术革命:自然语言开发,把Web3门槛踩到脚底
“AI写代码?不就是个噱头吗?” 还真不是!传统开发一个DApp要学Solidity、调试合约、处理Gas费,没3个月搞不定。而Infinity Ground的Agentic IDE直接颠覆流程:
- 说人话出代码:输入“会员消费1杯咖啡得1积分,10积分换免费饮品”,AI自动生成ERC-20合约+前端页面;
- 跨链一键部署:已支持BNB Chain、Base、Kaia等公链,Gas费比以太坊低80%;
- 安全审查兜底:内置Agent扫描重入攻击等漏洞,小白也能避开雷区。
说白了,这玩意儿把“开发者”从程序员扩大到所有会说话的人。实测显示,做个DAO投票工具只要2小时,比传统开发快20倍。
二、市场热度:六大所疯抢,空投点燃散户FOMO
“为啥交易所抢着上线?” 三个信号让资本坐不住了:
- 币安Alpha首发效应:7月5日上线后,Gate、MEXC等5家平台48小时内跟进,形成六大所联合背书的罕见局面;
- 空投病毒式传播:
- 币安用户消耗15积分可领600枚AIN(约$36),名额秒光;
- Gate抽奖池240万枚限3000人瓜分,零成本任务引爆社交裂变;
- 链游冷启动验证:与MyShell合作的《Spy Clash》直播吸引3万人参与,玩家指认“卧底AI”赢ING积分(可兑AIN),48小时发放120万枚代币。
更狠的是数据:上线首日交易量破7200万,市值冲6500万——同类AI项目Fetch.ai市值$15亿,AIN哪怕达到其1/10,价格也能翻2.3倍。
三、代币经济:低流通+强消耗,制造稀缺陷阱
“总量10亿枚,现在流通多少?” 当前流通量仅1.85亿枚(18.5%),典型的低流通高锁仓模型。这种设计容易引发供需失衡:
- 燃料刚需锁死抛压:用户部署DApp按复杂度消耗1-100枚AIN,生态扩大=销毁加速;
- 零私募防砸盘:代币分配无机构持仓,社区空投占大头,避免集中抛售风险;
- 质押收益反哺:节点年化APY达18%,上线两周吸引$200万锁仓,相当于流通盘的6.5%。
你品品:一边是需求暴涨,一边是筹码稀缺,价格能不蹿升吗?
四、风险预警:狂欢下的三把悬顶之剑
“现在冲进去会不会接盘?” 别上头!三大隐患得看清:
- 技术落地存疑:自然语言生成复杂合约(如期权定价)成功率不足70%,Demo虽炫但大规模验证仍需时间;
- 流通量过低易操纵:市值仅6500万级别,大户抛售100万就可能引发20%闪崩;
- 赛道内卷加速:Aethir、ChainML等同类项目猛攻“AI低代码”市场,技术护城河不够深可能被反超。
尤其注意:未释放的81.5%代币像定时炸弹,项目方若突然解锁,价格可能腰斩!
个人观点:AIN的终局是“Web3的ChatGPT”,但路还长
我的判断是:短期看空投引流,中期看技术公测,长期赌生态规模。
- 8月技术公测是关键:若自然语言工具开放后用户体验顺畅,可能引爆第二波涨幅;
- 估值锚定在应用层:对比Fetch.ai($15亿市值)的AI代理网络,AIN的“开发民主化”叙事更具破圈潜力;
- 终极考验在生态:目前创作者社区超3万人覆盖70国,若年底突破10万开发者,估值或冲$5亿。
最后说句实在话:如果你觉得AI会让Web3开发人口暴增10倍,那就押注AIN;如果觉得这是泡沫,看戏就好——但记住,所有颠覆性技术早期都像“骗局”,就看你敢不敢赌那个“如果”。
免责声明: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,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
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,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qc1039.com/wgzx/803.html